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创新”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傅昌波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尹栾玉分别主持上下半场。来自理论界、政府部门、媒体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围绕新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理念、路径、问题及对策进行。
——以新型的社会互动重构社会治理平台
傅昌波认为,经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充分运用新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创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是推动中国走向善治的重要路径。从政府端来说,应当致力于依托新互联网打造整体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和责信政府,同时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治理,包括:精确测量社会问题及预测社会需求,把握公众需求;全样本分析集聚大众智慧,作出民主科学决策;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平台;借鉴新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发展社会企业;借助专业智库力量,评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等。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总结了当前政府、媒体、学者、民众不同主体对社会治理创新的不同认识,并且以网约车为例,指出政府应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和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和社会治理研究工作,同时要避免学者自说自话,避免媒体误导。另外,在新互联网环境下,出现媒体社会化和社会媒体化特点,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互动模式,应当利用这种新型社会互动来重构社会治理平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从舆情观察的角度,探讨了在当前社会治理创新面临话语权均等化、舆论圈层化等新的传播环境下,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沟通和动员技术,必须研究不同利益群体的深层心理。政府舆情回应要注重时度效、逐本溯源标本兼治、尊重常识维护理性、谦抑公权多元共治、凝聚共识弥合撕裂。
——新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共享共治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孟庆国在点评中结合案例阐述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治理创新的三种范式:供给式治理、政企合作式治理、社会化参与式治理。在新技术的主导下,政府对数据信息和管理过程需要更加开放,尤其是智能化的终端将来会融到社会治理的大范畴内,最终形成一种市场、企业、政府、社会合作的机制,实现共享共治。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运用众采客、美国纽约市311市民服务热线、共享单车等多案例阐述织网工程,通过数据共享、数据预测,实现多元共治。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中指出新技术是用来帮助市民或者市政如何更好地治理城市,真正让老百姓参与到城市的治理中来。
——广东、贵阳、浙江的创新实践
广东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陈东平、贵州省贵阳市委社工委常务副书记魏发志、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分别分享了深圳、贵州、浙江等地在不断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智慧城市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困惑。
陈东平分析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与机构、机构与服务等几组关系之间应然与实然差异,指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新技术和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魏发志介绍了贵阳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贵阳按照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融合化四步曲,利用块数据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和做法。贵阳块数据理论的提出、应用和升华,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能。
兰建平分享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为目标,对社会治理进行流程再造,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提供精准服务,以清权、减权的方式来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浙江省政府利用信息手段、放松产权管制、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的一个社会实践。
——技术创新驱动制度创新、理念更新
百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赵坤分析了互联网公益的特点和互联网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启示,如公益技术升级中创新解决公益行业的痛点和难点,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创新玩法,给社会治理带来能效上的提升,强调互联网公益率先要进行自律,在此基础上,要调动社会公众和媒体力量的监督,同时政府发挥切实的监管作用,形成一个有约束性的、多层次的互联网公益治理体系。
尹栾玉认为,讨论新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其本质仍然是探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好的制度安排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激励技术创新;但同样,技术创新也必将挑战传统制度,激发制度变革。对今天的中国而言,技术创新大潮已经势不可挡,它要求我们认清现实并积极应对,利用新技术前瞻性构建新的制度设计,提升治理绩效促进社会发展。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谈志林在点评中指出:第一,新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倒逼改革是大势所趋,更深层次是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第二,在治理制度层面,需要提前做区块链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的构建。第三,在治理结构层面,基于区块链形态的多元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如何过渡和对接,这是新互联网时代最难的挑战。第四,在治理技术层面应该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开放的公共治理平台,尤其要调动民众积极参与,在区块链形态的社会治理中率先推进社会公共链建设。最后,社会治理创新最终归结到人,作为社会成员,最重要的是要促进基于区块链的人际融合,包括利益融合、感情融合和基本价值融合。
该分论坛由百度公益基金会、《社会治理》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此次论坛系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演化规律和及应对策略研究”的中期成果研讨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等1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近2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金融租赁公司等30多家社会组织和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约300余位代表参加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博士后曹光煜)
分论坛五:综述
高速发展的中国取得了举目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同时面临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需要依托新互联网的赋能来寻找新的途径、新的方法。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五的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创新”展开深入研讨,现将主要成果综述如下。
一、新互联网治理主体多元合作新机制
新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合作新机制新关系正在构建。
——新互联网赋能社会治理走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个性赋能。与会专家认为,政府应当致力于依托新互联网打造整体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和责任政府,同时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创新社会治理,包括:精确测量社会问题及预测社会需求,把握公众需求;全样本分析集聚大众智慧,作出民主科学决策;搭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平台;借鉴新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发展社会企业;借助专业智库力量,评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等。
——新互联网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有专家指出,新互联网环境下,改变的不是一个单一界面,更多的是一个创新模式。包括供给式治理、政企合作式治理、社会化参与式治理,可分别定义为 1.0、2.0、3.0,但它们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基于不同的新技术应用,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
——智能化融合,推动共享共治。一些
专家认为,在新技术的主导下,政府对数据信息和管理过程需要更加开放,尤其是智能化的终端将来会融到社会治理的大范畴内,来重组我们治理的范式,最终形成一种政府、市场、社会合作的机制,实现共享共治。有专家强调,面对社会的多元诉求,应统筹全社会力量,打造社会化的平台,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二、融合新技术与新理念,实现治理创新可持续
——利用信息技术加速政务服务变革,提高治理水平。有专家从信息化与产权管制放松这个视角,在解读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活动中,探讨了互联网 + 政务服务的创新实践。“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提升为目标,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务服务精准度,促进治理方式升级,推进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同时,对原有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一个新的产权结构的选择空间,进而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最后体现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上升。
——运用新技术推动制度创新,提升治理绩效。有专家认为,讨论新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治理创新,其本质仍然是探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好的制度安排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激励技术创新;但同样,技术创新也必将挑战传统制度,激发制度变革。关键是要利用新技术前瞻性构建新的制度设计,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治理绩效,促进社会发展。
——把握网络传播的时度效,增进社会和谐。当今社会治理面临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有专家分析了媒体社会化和社会媒体化的特点,认为利用这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来重构社会治理平台是一大挑战。还有专家基于话语权均等化、舆论圈层化、基于趣缘爱好形成网上价值共同体等新特点的分析,强调要在学习和掌握新的沟通和动员技术同时,必须研究不同利益群体的深层心理,还要尊重常识、维护理性、凝聚共识。
三、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技术问题不断演变为社会治理问题。有专家指出,大数据系统供需匹配使原来单纯的商业模式问题成为技术问题,继而成了社会治理问题,这反映出了网状平台和纵向层级之间的矛盾,应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和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和社会治理研究工作。
——块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有专家以贵阳市“社会和云”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为例,阐述了“块数据”理论和实践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动能。据介绍,社会和云既是一个统筹平台,又是一个应用平台,按信息化、数据化、自流程化、融合化步骤,通过新技术将“条数据”整合成“块数据”。
——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驱动社会
治理创新。有专家通过分析深圳织网工程、众采客、共享单车以及美国纽约 311 市民服务热线等众多生动鲜活的案例,提出要通过数据共享、数据预测,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社会体系,促进多元共治。
四、“互联网 + 公益”新体系
一些专家指出,“互联网 + 公益”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实践案例。——互联网公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联动的特征。政府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政策,市场中有企业背景的公益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从事公益活动。同时,社会参与使公益增加了互联网元素。二是有效补充了政府、市场功能,满足了多元化、碎片化的公益需求。
——互联网公益有助于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公益技术的升级,能够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和难点。比如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和信息不可串联,让公益组织更加有透明力,更加有公信力,还能降低组织运营成本。二是互联网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利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数据开放互动,形成健康有序的多元化新形态。三是用互联网产品思维创新举措,给社会治理带来能效上的提升。
——构建可持续的“互联网+公益”体系。首先是行业自律,在此基础上,要调动社会公众和媒体力量的监督,同时,政府发挥切实的监管作用,形成一个有约束性的、多层次的互联网公益治理体系。
五、创新技术以人为本
有专家提出,新互联网环境下,技术倒逼改革是大势所趋,未来社会治理是区块链形态的社会治理,这不单纯是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更深层次是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
——在治理制度层面,要提前做区块链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的构建,包括政策激励与引导。
——在治理结构层面,基于区块链形态的多元治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如何过渡和对接,是新互联网时代最难的挑战。
——在治理技术层面,应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开放的公共治理平台,尤其要调动民众积极参与,在区块链形态的社会治理中率先推进社会公共链建设。
——最重要的是,社会治理创新最终归结到人,作为社会成员,要促进基于区块链的人际融合,包括利益融合、感情融合和基本价值融合。
(王大鹏 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 /社会学院 《社会治理》杂志社 综合部主任)
主持:傅昌波(第一阶段)
北师大《社会治理》杂志社长兼总编辑、教授
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社会问题
演讲嘉宾:丁元竹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智慧城市
演讲嘉宾:陈东平
广东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互联网公益
演讲嘉宾:赵坤
百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点评嘉宾:孟庆国
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主持:尹栾玉(第二阶段)
北师大中社院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
开创社会治理的大数据时代
演讲嘉宾:魏发志
贵州省贵阳市委社工委常务副书记
数字化驱动社会治理创新
演讲嘉宾:郑志彬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
网络传播的时效度与现代社会治理
演讲嘉宾:祝华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点评嘉宾:谈志林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