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一: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社会治理

  

  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社会治理”由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孟营教授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与会嘉宾围绕社会治理的概念与方法、特征与逻辑、理念与实践展开了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研讨。

  明确社会治理的内涵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龚维斌教授指出,我们要追根溯源,理解什么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明确“社会”的语境和内涵。是泛化的人类社会大概念,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五大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中的社会,抑或“国家、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分法中的社会。

  推进安全生产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认为,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他提出,当前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确保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三是完善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四是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五是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治理流动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洪大用教授强调,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关注治理的社会背景,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开放的、发展中的、流动的和信息化的社会。其次,社会治理要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秩序与发展、封闭的治理与开放的治理、自上而下的治理与自下而上的治理、虚拟社会治理和现实社会治理的辩证关系。最后,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要治理社会的流动性,包括以下六大要素:一是加强身份管理系统;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痕迹记录;三是基于大数据精准识别社会成员的需求,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四是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社会层面的预期管理;六是强化法治保障。

  多元共治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显著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李晓西教授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中国的实施,阐述了中国社会治理的理念。他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兼顾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并全面关注社会治理的重点内容。中国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表现反映出中国社会治理的三大方略:首先,突出了国家治理,提出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其次,以服务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第三,体制创新与系统治理并重。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认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他针对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变化趋势,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对策建议,一是以结构改革促进收入增长;二是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三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行列;四是要稳定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教授集中讨论了《民法总则》关于法人分类规定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民法总则》将法人规定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又分为三种类型: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这一规定不同于传统的德国法,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满足了不同的组织体服务于不同的目标,既能够增强市场主体的灵活性,又强化了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监管。因此,《民法总则》关于法人分类的规定不仅是一个法律调整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定位和作用,要正确理解其背后的政治诉求和社会治理的实质要求。

  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红文教授阐释了关于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思考。他认为,社会治理是一个中国概念,有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不同于西方社会,在我国党和政府是以人民群体的利益为根本,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的多元共治、多元参与是社会系统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显著特征和一大优势。社会治理绝不是单一力量可以实现的,而是多元力量形成的一个自治的网络结构。

  反腐是社会治理的根基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书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张远煌教授聚焦于反腐这一社会现象,提出反腐败成效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集中考验,当前我国反腐败的重大成就则彰显了治理腐败能力的显著提高。针对反腐败持续深入推进面临的困惑与现实问题,他提出几点应对措施:第一,科学反腐观念需要进一提升,全面反腐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科学反腐机制,必须更加重视预防;第三,“国家-社会”二元治理的反腐格局亟待形成。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崔建远教授,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尹田教授分别做出了精彩的点评。

  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等1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近20个省市区地方政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金融租赁公司等30多家社会组织和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约3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博士后李汪洋)

 

  分论坛一:综述

 

  要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 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之分论坛一“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社会治理”的与会领导专家围绕社会治理的概念与方法、特征与逻辑、理念与实践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研讨,现将主要成果综述如下。

  一、准确把握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和内涵

  ——创新社会治理要关注治理的社会背景。有专家提出,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一些关键特征:一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二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三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四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这一背景因素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与对象、治理规则与逻辑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与要求。

  ——创新社会治理要把握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界分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在根本上决定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样式。必须明确,中国社会治理的概念并不是从一个二元对立的思维角度来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是突出合作、共治的基本理念。也有专家以《民法总则》将法人规定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这一有别于传统德国法的规定为例,阐释了该分类和定位的中国特色,这既能够增强市场主体的灵活性,又强化了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监管。

  ——创新社会治理在方法论上要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一是一体和多元的关系:社会治理是“全国一盘棋”,在一体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一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二是秩序与发展的关系:社会治理要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不能片面强调秩序,通过发展解决问题。三是封闭与开放的关系:既要注意面对内部的、封闭性的、可操作性的治理,又要在全球化和国内一体化的进程中,协同联动推进社会治理。四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二者绝不能偏废,中国政府是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力量。五是虚拟社会治理与现实社会治理的关系:在“互联网 +”时代,现实社会和网络社区关系紧密,要将现实与虚拟、疏与堵结合起来。

  二、紧抓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任务

      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也是一场深刻、持久的社会变革,需要抓住关键内容,确保重点任务不放松。

  ——社会治理的关键是治理流动性。有专家提出,治理流动性要从六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身份管理系统,特别是跨国流动人口的身份管理系统;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痕迹记录,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基于大数据精准识别社会成员的需求,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四是继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社会治理的一个最基本要素;五是完善社会层面的预期管理,将有效的社会治理和有效的预期管理结合起来;六是强化法治保障。

  ——反腐是社会治理的根基。反腐败成效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集中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的重大成就彰显了治理腐败能力的显著提高。一些专家针对反腐败持续深入推进面临的困惑与现实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应对措施:第一,科学反腐观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全面反腐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第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科学反腐机制,必须更加重视预防;第三,“国家 - 社会”二元治理的反腐格局亟待形成。

  ——推进安全生产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与会专家提出,当前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确保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改革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三是完善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四是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五是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助于增进社会和谐。有专家强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尽早实现社会公平。如果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率,到2023 年我国就可以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过半的目标,为此,要切实采取措施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一是以结构改革促进收入增长;二是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三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到中等收入行列;四是要稳定中等收入群体。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新形势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创新社会的上述目标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主要表现在:

  ——共建、共享、共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与会专家强调,社会治理绝不是依靠单一力量可以实现的,而是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一个自治的网络结构。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通过政府的、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等多种方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从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这不仅是中国社会治理的一大优势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显著特征。

  ——以服务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践正体现了社会治理的这一方略。社会治理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应当将党的群众路线融入社会治理当中来,带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供坚强的群众基础和保证。

  (李汪洋 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 /社会学院 博士后)

 

主持:赵孟营(第一阶段)
北师大中社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大力推进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演讲嘉宾:闪淳昌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关注治理的社会背景

演讲嘉宾: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

试析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中国的实施

演讲嘉宾:李晓西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应对策

演讲嘉宾:李实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点评嘉宾: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持:张雪樵(第二阶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民法总则》的颁行与《民法典》的编纂

演讲嘉宾:张新宝
《中国法学》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思考

演讲嘉宾:朱红文
北师大中社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反腐——社会治理的根基:现实困惑与观念升级

演讲嘉宾:张远煌
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书记、教授
北师大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

点评嘉宾:崔建远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

点评嘉宾:尹田
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民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