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魏礼群
同学们,
老师们、家长们、来宾们:
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参加社会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分享毕业生们在人生旅程跨越里程碑的快乐时刻。首先,我谨代表学院领导集体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是如此的幸运。你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光,正是我们国家进入伟大变革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锐意创新,树立执政新风,开创事业新局。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空前广泛和深刻的巨大变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也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些对攻读社会学专业的学子们是难得的学习成长的机遇,也为每一位青年社会学子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同学们,幸运的是,你们在北师大学习的时光,也正是学校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发展突飞猛进的新阶段。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亲切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北京师范大学党政领导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先后作出加强社会治理智库建设和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战略决策,于2011年5月成立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又于2015年3月成立社会学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这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办学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受北师大党政领导的邀请,作为一个老校友,我回到母校,先后受聘为两院院长,为创办新型智库和建设社会学科尽绵薄之力,发挥余热。
几年来,全院师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高端社会治理智库和一流社会学学术重镇”的发展目标,凝心聚力,携手奋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和显著进步。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集中体现在如下九个方面:一是研究出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智力服务。截至2017年6月,获得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的研究成果120多项,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的56项。二是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建设“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信息库”,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三是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服务和推动社会治理领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四是创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社会治理》期刊,成为国内第一份聚焦社会治理的智库型刊物。五是组织编撰大型文献图书《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1978-2015)》,这是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领域改革发展辉煌成就的鸿篇巨制,并组织编写《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等社会治理智库丛书。六是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当代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等,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七是向中央和地方提供社会服务,先后承担中央组织部委托的“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专题研讨班”以及18期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彩虹工程”培训班等培训。八是组织开展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跨学科建设,启动编写《中国社会治理通论》。九是实施“百村社会治理调查”大型项目,推动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可以说,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365滚球盘进球数技巧”作为新型专业化社会治理智库已经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为北京师范大学申请和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作了重要贡献。在这里,与各位分享一个好消息,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已经成功被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试点单位,我们中社院是重要组成单位。这是全院师生值得高兴的一件喜事。
在推进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同时,我们中社院高度重视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正所谓:“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主人、最亮丽的风景,培养学生也是最重要的成果。这些年,我们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学生培养理念不断创新。全体教师勇于更新理念、总结经验,推出多样化教学成果。学院凭借质量保证体系的扎实推进,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二是学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学院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及本科新生导师制改革,相关配套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积极探索“优才优育培养”、“本硕博统筹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教学、研究与实务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优质生源计划,推进名师工程,贯彻本、硕、博一体化国际教育战略,这些有力举措使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前不久,我院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这是培养社工精英人才的重大举措。三是学生培养效果日益彰显。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竞赛等重大比赛中屡创佳绩,共9人先后获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奖项。在今年6月初刚刚结束的“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3名同学获得社会类特等奖,1人获得哲学类一等奖。本科生、研究生赴国外学术交流60多人次,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我院2013级社会工作本科班、2014级社会工作本科班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四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即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引导积极思考,加强正向鼓励,抓住军训、寒暑假社会实践、实习等良好时机,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建立专业课、思政公共课与社会先进典型演讲相辅相成的多维共训模式、课上学习与课后走访相结合的双向激励模式,特别是校内理论研讨与校外社会实践相整合的拓展一贯模式,更是得到学校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同学们,你们是社会学院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进社会学院发展的参与者。这几年,是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正式成立、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学院的发展凝结着同学们的勤奋、智力,学院的发展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亲爱的同学们,社会学院是你们难以忘怀的人生驿站。你们经过这几年的艰辛努力,如一顷顷土地,从播种、耕耘到收获;如一块块璞玉,渐渐雕琢成器。我时时为这些所见所闻而受到感染和感动,我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学院的无限眷恋,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师长的深切情谊,感受到了同学们之间的纯真友谊,更加感受到了同学们在伟大时代里将要放飞理想的激情和对成就事业的渴望。我们乐见你们与学院共同快速成长。
同学们,大学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几年来,北师大社会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你们奋斗的足迹、成长的记忆。如今看到同学们学业有成、即将奔赴各条战线建功立业,我们心中既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同时也充满了对大家的留恋与牵挂。你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生活闭幕了,大学毕业是你们人生一段旅程的终点,也是你们人生又一段新旅程的起点。你们人生旅程还很漫长。在临别之际,我作为你们的师长,也作为你们的校友,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你们的祝福。我再三考虑,选择“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个人的几点感悟与思考。
“担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和普遍呼唤的一种可贵的精神与心智品质,是每一位社会学人理应具有的鲜明品格和崇高责任。所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担当与人们关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方面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特别是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要敢于担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认真学习并努力践行。我想,作为一个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论你们走到哪里,也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具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品质。具体来说,有四种担当尤为重要:
——面对自我,敢于担当。同学们,当你们毕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担当精神。承担责任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衡量。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他就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能力。“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要成为一个敢于担当之人,就要有自强不息的品格,欲担当重任,必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要耐得住寂寞。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难以致远。很多时候,没有寂寞的守望,也就没有成功的欢腾。能否耐住寂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有所担当。同时,敢于担当之人,也要有脚踏实地的风范。担当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人必须从实干着眼,弄虚作假、哗众取宠、跟风作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务实才是真担当。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可以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以输掉自己的良心和担当!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会使你的人格更为高尚,生活更加精彩,人生更是丰盈。
——面对家庭,敢于担当。同学们,家庭始终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依托。从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而言,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会扮演多重角色。你们在学校学习时,主要是作为子女的角色;而当你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就会面临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组建自己的家庭、生育自己的儿女,这个时候你们也就会担当为人父母的角色。赡养父母,抚养儿女,这是每个人对家庭都应担当的责任。这份担当同样是我们社会文明和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只有从巩固自身的家庭美德,从家教、家风、家学做起,才能更好地由此及彼地去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对家庭持有担当,不仅是一份责任,而且是一种美德。
——面对职业,敢于担当。同学们,当你们毕业之后,不论走上何种工作岗位,你们都将会面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事业担当问题。职业岗位是每个人干事创业的平台,也是成就自我价值的舞台。每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感情、热情和激情。一个人只有勤勉工作、爱岗敬业,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研一行干好一行,才能尽力、尽责、尽智,也才能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可以说,尽心尽责,兢兢业业,这是每个人对工作应担当的责任。干任何工作都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特别是当今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的环境,要干好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轻而易举,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可回避,也不可退缩,而必须具有敢于冒风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该豁出去的时候决不能犹豫,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一个敢于担当之人,就要有不怕艰险和勇担重责的魄力。
——面对社会,敢于担当。同学们,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都要敢于社会担当,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所奉献和贡献。古人有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勇于担当者,必定会自觉地把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视为己任。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每一个人都应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崇高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积极奋斗。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只有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光辉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社会尊重与尊严。
同学们,实现自我担当、家庭担当、职业担当和社会担当,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作为成功者的标准,除了事业还有人品,而真正让人信服的,更为重要的是人品。而勇于担当的品质是最基本的人品。这就需要培养和具备“四种心”,即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和包容心。
——要有自信心。同学们, 自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定,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开拓事业的人格基础。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有理想的人。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明确方向,就没有前进的力量。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认清自我,才能确保少走弯路,才能更好地接纳自我,在困难来临时,有勇气、有能力正确应对。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注重学习的人。自信的基础在于能力,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于学习。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不懈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增加更多的知识。大家即将告别大学的校园,但绝不可以告别学习。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要具有强大的内心,就需要加强自身的修炼,提升心志,管好情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希望大家能够跳出小我,开阔视野,涵养胸怀,自觉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时代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彰显你们的责任和担当。
——要有进取心。同学们,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成功而进取。只要心怀追求目标,不懈进取,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毕业之后,有的同学将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大家对于未来的向往,对于现实的抉择,都有着复杂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内心世界,我也许不能完全体会,但奋发进取的心态应该一致,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加满燃料,以青春筑梦,以进取圆梦,坚持植根向下、生长向上,成长为一颗立得直、站得稳、扛得住的顶梁之木,开创无愧于时代的美好未来。同学们,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进取的另一个名字。因此,你必须不断进取。坚持既定目标,切勿左右摇摆。奔向未来的最好路径,就是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砥砺奋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有所攀登。
——要有责任心。同学们,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应有的追求。当你们步入海阔天空的社会大道,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志向,无论你志向何方,都希望你们铭记“责任”二字,体现出一个社会学子的责任心。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希望你们无论驰骋九州,还是远跨重洋,都能够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因物欲横流而改变初心,不因困难挫折而放弃责任。责任面前,当仁不让,你的生命会更有份量。
——要有包容心。同学们,包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它不仅蕴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人生因淡然而清雅,生命因宽容而伟大。过去的几年中,你们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本领;走出校门,你们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人为善,结伴同行,你们的人生将会更加出彩。一个包容的人一定善于欣赏。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物、身边的事,要善于发现其美,欣赏其美,同时不要吝啬赞美。正像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个包容的人一定胸襟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能听得进意见、批评甚至苛责,做一个心胸大度、心地宽厚的人!一个包容的人一定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更能原谅别人的过错。希望你们在强大自己的同时,集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包容他人、帮助他人,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以后,你们中有不少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师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者从事博士后研究。多数人将要离开这里,到国内外新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无论走到哪里,“北师大”已经成为你们身上深深的烙印,社会学院将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家园。欢迎并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最后,我衷心祝愿你们:毕业愉快、前程似锦!在浩瀚的社会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成功之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