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日,我院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召开,魏礼群院长出席,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主持,常务副院长朱红文,副院长李建军,副书记王茁,鹿生伟院长助理、陈鹏,社会学支部书记萧放、社会学系主任董磊明、尉建文教授、杜静元老师、王海侠老师、焦长权老师、综合办公室主任王焱等理论中心组成员、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魏礼群院长讲话
魏礼群院长在讲话中指出,理论中心学习组的成立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组织学习“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主题鲜明,符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的实际,符合学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符合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工作实际。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进展与创新性成果。这些社会治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人民中心论,民生为本论,公平正义论,法德共治论,体制创新论,不忘本来论,群众工作论,基层重心论,总体安全论,党的领导论。他要求理论中心组的同志要深刻领会,认真研究,知行合一。他还指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课题组取得了重要成果,得到了党中央领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北京师范大学成立高端智库和推动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实践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课题组已有成果基础上,站在时代的潮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继续探索、不断深化。
李建军副院长做主题报告“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
李建军副院长以“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为题做主题报告,报告主旨鲜明,内容深刻。她认为,“一个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科学性”,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科学性在于它既是使命的感召,又是时代的命题。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时代背景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相比,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共识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等阶层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一个人口相当于两个欧洲的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任务艰巨。二是中国面临立体化、复合化的挑战,要有危机感。三是在当今社会形成社会共识难度更大。她提出,来源于实践的特性决定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具有开放性,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指引下,社会治理将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也将在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理论中心学习组成员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朱红文在谈认识中提出,好的思想和制度关键在落实,以精准脱贫政策为例,一大批干部在为群众利益着想,实现脱贫致富,但是,也会有变质的现象,这就需要党的领导和基层干部的努力两股正能量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萧放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就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以人民为红线”的内容谈体会,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的基层经历是其思想人民性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他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互构关系,认为习总书记将传统文化作为涵养社会的基础,这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董磊明从农村精准扶贫角度出发,剖析了这一政策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关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要以人民为中心,那么“人民在哪里”、“如何去寻找人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他还提出,全社会都在学习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关键是要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善于活学活用。
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赵秋雁主持
赵秋雁在总结中提出,理论中心组是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推动全党理论学习深入发展的组织保证。本次会议既是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也是交流会,交流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学习体会和认识,还是工作推进会,结合工作实际推动课题研究和智库建设。理论中心组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常务副院长朱红文发言
社会学支部书记萧放发言
社会学系主任董磊明发言